十部电影认识英国新浪潮
3. 林赛•安德森《如此运动生涯》(This Sporting Life,1964) 另一位先驱者以及另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就是林赛•安德森拍摄的《如此运动生涯》。弗兰克(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饰)是约克郡韦克菲尔德的一个橄榄球明星,他强壮,而且野心勃勃。恰如新浪潮承载的主题——野心和梦想——弗兰克必然志向远大。 但是电影的基调却和现在的被英格兰社会十分契合,充斥阶级分化、自我、性,等等。正是由于这一基调,本片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弗兰克爱上了寡妇房东,但是他在情场上并不像赛场上那样得意。影片不仅真实残酷,还很感伤和苦涩。如同新浪潮中诞生的“愤怒青年”,弗兰克也很愤怒,他对球场上的对手毫不留情,而这些人都变成了他的敌人。 他把这种侵略性带到了家里,他拼命想要和房东小姐玛格丽特(蕾切尔•罗伯茨(Rachel Roberts)饰)维持稳定的感情。一些人认为本片是新浪潮电影的最后一部杰作。 尽管本片在商业上不尽如人意,但是在颁奖典礼上受到极大的认可——哈里斯和罗伯茨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两项金球奖提名,五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以及包括金棕榈奖在内的两项戛纳电影节提名。 2. 林赛•安德森《如果》(If….,1968) 1968年,一部新浪潮电影《如果》石破天惊,它的海报上写着:“你会站在哪一边?(Which side will you be on?”)这是林赛•安德森的又一部经典之作,也是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Malcolm McDowell)早期主演的影片之一。本片中,叛逆的米克•特拉维斯(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饰)进入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他厌恶学校的专制,于是掀起了一场革命。影片在当时颇具争议,正与60年代的暴力抗争相呼应。 批评家认为这部影片在风格上和结构上都优于其他新浪潮电影。如前所述,这些电影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是阶级差异,而本片是通过教育体制中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对立和拥有权威的个体来处理这一主题的,而非在一般的经济阶级划分意义上。 在讽刺权威方面英国新浪潮当然有其革命性,而这部电影是讽刺和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有趣混合。影片的讽刺性源于它嘲笑了上层社会特有的私立学校体制,而新浪潮电影经常会直白地表现这些与统治阶级紧密联系的主题。 本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安德森摘下了当年的金棕榈大奖。此外还获得了两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和一项金球奖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看完本片后,立刻邀请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出演了影史名片《发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1971),但是那时的新浪潮已经寿终正寝了。安德森的另外两部作品《幸运儿》(O Lucky Man!,1973)和《大不列颠医院》(Britannia Hospital,1982)续写了米克•特拉维斯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