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电影认识英国新浪潮
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欧洲开始重建——不仅仅是街道房屋,电影业也在经历重生,电影制作活动遍及整个大陆。在繁荣的50年代,世界见证了欧洲的改变,“新浪潮”在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本文要介绍的——英国兴起。 英国新浪潮电影遗珠: 《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1964) 相较于其他国家,英国的新浪潮运动在美国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了,但是其对于英国电影制作者来说不啻于一场革命,托尼•理查德森(Tony Richardson)、林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和肯•洛奇(Ken Loach)都在这一时期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这些新浪潮电影经常会被归结为“厨房水槽现实主义”(kitchen-sink realism),这一概念来源于小说,成形于(同时期)英国。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艰辛生活,尤其是英格兰北部。这些影片营造日常生活的阴暗面,表现那些坚韧不拔的人,并且诞生了所谓“愤怒青年”(angry young men)的角色——这也是贯穿于新浪潮运动的词汇。 其风格有点像实录电影(cinema vérité),观察并记录社会问题的存在方式。60年代,新浪潮运动偃旗息鼓,而其余波仍在欧洲蔓延。它会慢慢退去,但是它树立的原则和风格依然风行,并影响着英国乃至世界的电影制作者。 林赛•安德森被公认为这一运动的先锋之一,他曾说过,电影已经变成了一种“势利、反智、压抑情感”的固定模式,幸好英国新浪潮改变了这一现象。而下面就是几部蕴含这一运动的真谛的优秀影片。 10. 托尼•理查德森《少妇怨》(Look Back in Anger,1959) 这部影片改编于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的同名戏剧,是托尼•理查德森的第一部新浪潮电影,也是他的处女作。作为新浪潮运动最早的作品之一,《少妇怨》细致表现了阶级差异和造成阶级对立的现实。 吉米(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饰)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的妻子艾莉森(玛丽•乌尔(Mary Ure)饰)来自上中产阶级,吉米与妻子及妻子的好朋友海伦娜(克莱尔•布鲁姆(Claire Bloom)饰)陷入了一场三角恋。 理查德森的处女作体现了英国新浪潮的最基本原则。场景是英国新浪潮的基本元素,影片背景设置于一个工业城镇(东米德兰的德比),这里的工人阶级数量庞大。影片用实录电影的方法刻画了吉米和妻子之间以及阶级之间的分歧,这种方法在新浪潮运动中屡见不鲜。 尽管这部影片获得了几个奖项的提名——四个英国电影学院奖和一个金球奖(理查德•伯顿获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少妇怨》票房并不好。 本片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理查德•伯顿是否胜任男主角的争论,主角吉米本应该更加年轻(约翰•奥斯本的戏剧中就是如此)。尽管影片票房不佳,但它勾画出了英国电影和英国电影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