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屯》(Sanditon)豆瓣8.1,仅69人打分,是剧版太“魔改”,还是经典都无奈? ...
简·奥斯汀未完成的遗作《沙地屯》(Sanditon)被搬上小荧幕,烂番茄新鲜度只有40%、惨不忍睹,参与豆瓣评分的也只有寥寥69人、甚无排面。 这位在英国文学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女作家,遗作影像化的品相却颇为鸡肋,是剧组水平太弱鸡还是“魔改”太放飞自我?抑或是简奥斯汀已然与这个时代的新审美不相宜?
在众多经典英国文学作品中,简·奥斯汀的作品其实最符合如今的“言情剧”市场,不论是《理智与情感》还是《傲慢与偏见》,抑或是她本人与爱尔兰大法官一段爱而不得的绝恋所改编的电影《成为简·奥斯汀》,都有着“言情剧”的标准皮面:通篇主旨似乎都不过是爱怨婚姻的求不得与怨憎会,看朱成碧思纷纷、公子红妆情绵绵;母题似乎和言情“一模一样”。
但简·奥斯汀的小说也好,玛格丽特·米歇尔笔下郝思嘉、媚兰的恩怨情仇也罢,这些被写进经典文学史的作品都和琼瑶式狗血言情以及后来的速食快餐言情,有着极其本质的高下之别、云泥之分。 “言情”只是简·奥斯汀的一张皮,她有对人性、对社会、对整个阶层风貌的深刻洞见和机敏表达,但速食言情网文不同,“疯狂被爱”“被甜宠”就是终极诉求和全部投射。 吊诡的是,在如今的影视剧制作和传播链条中,简·奥斯汀们可能还不如快餐甜剧能打?
当然《沙地屯》的情况尤为特殊。 第一点,原作未完成,剧作与其说是编剧放飞自我随意魔改,不如说是“凭空现编”。 简·奥斯汀的小说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只写到了第十二章。 原著内容十二章、剧作共八集,仅从数量上来主观臆断似乎恰好能“对应”,事实上原著中每一章内容都很短,第十二章(现存最后一章)男主角希德尼才刚刚上线,而这个部分在剧版第一集里就已经出现!原著里男主上线,是颇为生活化的普通场景,而剧作改成了更言情式的俗套男女主偶遇模式,海滨回眸遥遥相望。
提前预置“一眼万年”既视感,模式确实好用、但同时也很俗烂。 与其说这是一部真正的简·奥斯汀作品,不如说这是编剧拿着奥斯汀开头了的人物名称、自己发挥出的同人作品。 那么这部“空有其名”的《沙地屯》,学会了简奥斯汀的精髓么?恐怕没有。
第二点,叙述主体视角缺失。 简·奥斯汀的叙述语调,有浓郁的“评论型”讲故事风格,嘲讽但不刻薄,睿智但不刻意。 然而现有的改编影视化的过程,简单粗暴去掉了这个部分;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保留冗长的画外音叙述模式非常不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但这样一来毫无疑问也等于同时舍弃了原作的一部分精髓。
少了简·奥斯汀的三分嘲讽三分调侃三分披露之后,女主角夏洛特如同被严重脱水、只剩一分“女主光环”,看起来近乎有着浓浓的绿茶之气,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玛丽苏“大女主”似乎并无本质不同。 撞到男二和类似继承人的姑娘偷情,和男主一言不合吵架又致歉,得罪有钱有势的老夫人等等“白莲刺儿头”剧情,格调似乎都和普通绿茶无甚差别。
第三点,空有昔日浮华皮相,却难形成快准狠的戏剧节奏。 和诸多国产古装剧空有瑰丽考究的服化道、却无法形成吸引人的戏剧冲突同一个道理,《沙地屯》的节奏也略显平庸、寡淡。
滨海村庄风光迤逦,老式庄园庭院森然、宅邸宏辉,无论是墙上的画作道具还是人物的着装帽子都自带时光滤镜,似乎能分分钟将人拉进才子佳人衣香鬓影的旧时光里。 然而剧作的魅力似乎也仅限于此,人物形象塑造和剧情推进都太模式化,太在意料之中,像低配版《傲慢与偏见》混搭《理智与情感》。
再加上女主角的绿茶气让真正独立饱满的人格力量和元气大打折扣,剧作整体都四散着“浮华表象下原来是草莽”的空洞之感。 隔壁奥兰多布鲁姆的同期新作《狂欢命案》也有类似的通病,架构了一个非常宏大的人“怪”混居的维多利亚式黑暗次元,无论是羊头羊角的异族人,还是精灵如同苍蝇翅膀一样的呈现效果,抑或是对联盟-族类-腐败等宏大议题的探讨,都显得颇有野心;然而如果说服化道氛围营造可以打90分,剧情却只能勉强打60分,绵软平庸推进得让人昏昏欲睡、团队能力和呈现效果跟不上表达愿景和野心。
第四点,距离感的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有网友调笑《沙地屯》是英国版象牙山的故事,如此拉郎配倒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这是一个“希望将小乡村打造为度假圣地”的故事,本质上和东北屯子里的“象牙山山庄”似乎并无二致,真正的区别在于故事的质感和调性。
对彼时的英国女子来说,去海边游泳尚且是一件新鲜事,剧作中很有意思地复原了这个过程,淑女们躲进一个红房子里脱衣服、随着小房子一起被拉到海水中;时间空间上的双重距离感,让这个并不重要的“游泳”桥段有了很不寻常的陌生化质感,但剧作既没能往前一步继续大规模复原“消失的英国老故事”,也没能向后一部衔接好更连贯的古今齿轮,在零星亮点之后颇无建树。
事实上这也不是《沙地屯》一部剧作的独家困境,经典作家素来对标着更高的标准、更大的难度。 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五点,经典难拍而快餐易成。 前者如同超级樊冗的大工程、且往往容易吃力不讨好,后者则往往是弯道超车的便捷收益,虽然常口碑欠佳但更能用小成本撬动真金白银“赚快钱”。
1995年李安将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搬上大荧幕,艾玛·汤普森、凯特·温斯莱特、休·格兰特简直堪称神仙选角,李安本人也凭此喜提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英国电影奖,斩获殊荣如此,李安依旧在多年之后的访谈中说觉得当年自己不够理解《理智与情感》,觉得对英国文化里细微的微妙之处琢磨得不够透彻。
如今电视剧制作周期在三到四个月之间很普遍,用这样的生产周期来改编一部速食网文可能没什么问题正好适合,然而如果用相同的周期来面对一部经典,则很可能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哪怕经典篇幅体量更短、往往也很难被嚼透,因为内容含量的密度不同。
舒心结语 简·奥斯汀曾写过这样的句子“在实际生活中我是个自私的人,但原则上不是”。缺了这层反讽和揭露的调性,女主和普通白莲绿茶的分别便也不再明显。 与其说剧作是要“成为简·奥斯汀”,不如说他们从简·奥斯汀的作品里、抽走了真正的简·奥斯汀。 |